首页 知道 道学经典 《度人经》

《度人经》历代高道宗师持诵灵验记

《度人经》 不详 2768 2022-12-10 19:19

  寂然入道,敷诵弘经

  历代道门的高道宗师,都强调诵习《度人经》的重要性。唐代道士薛幽栖《灵宝度人经注》认为:“讽诵之篇,则此卷为首”;“非寂然则莫能契道,非敷诵则无以弘经。”

  道教宣称奉道要诵《度人经》是修道的一种功德,虔诚诵经就可以得道长生。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诵道经”条载:“正月上元,七月中元,皆大庆之月,长斋诵《度人经》,则福及上世,身得神仙。”

  唐代道教上清派宗师司马承祯曾勤苦诵读《度人经》,司马承祯刚开始学仙道时,在桌案前放置了一百多个石头瓦片,每读一卷《度人经》,就把一个瓦片或者石头放到桌案下,每日读一百多卷的《度人经》,如此勤苦,终至道家真人之位。

  唐代道士杜光庭就记载很多诵读《度人经》的灵验故事,湖州刺史崔玄亮常诵《黄庭经》、《度人经》,执手炉于静室讽经,奄然化去。

  道士崔昼遵从司马承祯告诫,每日虔诚诵读《度人经》,后来得神仙使者驰送一封信书,为已故父亲的家书。其父亲在信上说:“感汝念诵《度人经》功德之力,累世之祖,尽得生天。”

  天台观道士陈太清,五十岁时,出家入道,诵持《度人经》昼夜不倦:“虽行坐执役,未尝辍于口焉……持经十余年后,白发转黑,齿落更生,臂力大增,走路轻疾如飞。”

  因经悟道,因悟成真

  道教重视诵经的功能,奉道者可以因经悟道,因悟成真。

  宋代庐山太平兴国宫的道史,就专门记载该宫道士诵读《度人经》的故事。《庐山太平兴国宫采访真君事实》记载:“本宫道士齐武直,每旦朝真毕,即闭门端坐,不交人事,诵《灵宝度人经》,冥心默契,自得其旨。”

  《庐山太平兴国宫采访真君事实》卷五《毕养素遇异人》载本宫道士毕道宁,“每日杜门存神,诵《度人经》一卷。”

  卷五《刘祖师立化》本宫道士刘大彰,“一日晨兴,澡沐更衣,诵《度人经》毕,呼其徒弟来前,语以死生超化之道。”

  元张天雨《玄品录》卷五《道化》载宋代东京道士徐守信:“为天庆观佣役。服敝布衣,曳绳屦或跣行。终日无所为。惟执帚扫除,且诵《度人经》不绝口。”

  《虚静冲和先生徐神翁语录》卷上记述徐神翁:“尝遇至人授道,日诵《度人经》,有问休咎者,假经中语以告。”

  《宋诗纪事》卷九十《徐守信》引《语录》载:“自是,常放言笑歌,日诵《度人经》,绝粒至数日,为人言祸福如影响。”

  唐宋元时期高道宗师的诵经记录

  在道教经法传授史上,一些高道重视以《度人经》开度弟子。

  南宋淳熙二年(1175),白玉蟾祖师入西蜀之青城,进访金堂际遇老道人,就获得《度人经》的授传。

  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卷五《雷默庵传》载雷时中对弟子述说,路祖师曾遇太上老君传授道法,“而是教专以《度人经》为主。师每化导世人,及开度弟子,皆先令其精心诵经,各获果报。且尝论《度人经》旨,以开后学,其要在十回度人”。

  在道教经法史上,也不乏诵《度人经》诚敬感神的灵异记载。唐开元(713-741)中,叶法善兴建浙江奉化虚白观。宋黄震《黄氏日抄》卷八十八《虚白观记》载:“天师日讲《度人经》,有庞眉藜校者,日至听讲,察之,镇亭山龙王也。”

  关于讲《度人经》而感动龙王之事,民间还有不同的传说版本。《大涤洞天记》卷中《道士诵度人经》载:《余杭图经》载,洞霄宫主首道士诵《度人经》,多著奇验。每就所居侧龙潭上持念,一日有老人从潭中出,跪曰:弟子即龙王也,每听经文,无任皈仰,今窃有请焉。师纔到潭上,则幽祇皆起敬不退,殊不自安,愿只宴坐斋中,不妨日课,百灵得以休息。

  宋邓牧《洞霄图志》卷四《古迹门异事附》之“诵《度人经》”条,宋洪迈《夷坚三志》壬卷第三《洞霄龙供乳》,都记载了同样的奇验故事。《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五十一《贾善翔》载北宋道士贾善翔:“一日在亳州太清宫,众请讲《太上洞玄灵宝度人经》。至说经二遍,盲者目明。时会中有一媪,年七十余,丧明已三十年,一闻经义,豁然自明。”这就是唐五代道士闾丘方远《太上洞玄灵宝大纲钞》所谓“近代诵咏此经,感应不少”的事例。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卷下后附《诵度人经应验》故事四则,记载了南宋道士杜延真、刘氏女、王明、张将仕修诵《度人经》应验的灵异事迹。

  在唐代的涉道诗中,不乏诵读《度人经》的内容,这是唐代《度人经》流传的写实诗篇。唐吴仁璧《读〈度人经〉寄郑仁表》诗曰:

  身虽一旦尘中老,

  名拟三清会里题。

  二午九斋余日在,

  请君相伴醉如泥。

  唐皮日休《寄题镜岩周尊师所居》诗序载处州仙都山周景复:“迨八十年,不食乎粟。日唯焚降真香一炷,读《灵宝度人经》而已。”

  历史上还有生前虔诚奉道,死后以《度人经》随葬的事例。《宋诗纪事》卷九十引《郡阁雅谈》载:沈廷瑞,吏部郎中彬之子,弃妻入道,居玉笥山。雍熙二年上元日,辞道侣,念《人生几何赋》,无病而终。遗言于弟子,以画土宿一帧、《度人经》一卷随葬。后二年,有閤皂山僧昭莹于山门相遇,云:“暂别庐山寻知己。”留土宿一帧,《度人经》一卷,五言诗一首为别。

  唐宋时期道教还提倡本命日转《度人经》,并视之为修道的秘要诀法。宋张君房《云笈七籖》卷四十五《秘要诀法》之《本命日第十九》载:“夫本命日,可转《度人经》一两过,即魂神澄正,万气长存,不经苦恼,身有光明,三界侍卫,五帝司迎,功满德就,名书上清。”

  金元好问《续夷坚志》卷一《祭炼有功》,就记载龙泉万寿宫道士潘梦庚于梦中得阎罗王提示:“你平生诵《度人经》及《九天生神章》,祭炼有功,幽沉获福,寿延一纪。”此后潘梦庚“愈谨戒律,诵《度人经》,卒享高寿”。

  唐杜光庭《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序》,高度评价诵读《度人经》的功能说:“闻之者神襟明畅,飘然有飞跃腾凌之意;听之则神和于内,气逸于外。可以致道,可以延龄……故能保制劫运,召役鬼神,招真集灵,通神达妙,无所不能。万魔睹之以摧伏,百神仰之以朝宗。”

  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道门十规》说:“若元始说经,当以《度人上品》为诸经之道。”

  道教《度人经》的现实价值

  《度人经》早在1600多年前的东晋时期,就提出和谐社会的人际关系,应该是“不杀不害,不嫉不妒,不淫不盗,不贪不欲,不憎不忌,言无华绮,口无恶声”。主张人人都应具有慈爱之心,要友善对待他人,乐人之成,悯人之苦,济人之危。

  这种理想的社会人际关系,最终达到“齐同慈爱,异骨成亲”的和谐境界。在当今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如果人们能遵循道教仙圣的教导,世界就一定会和平安宁。

  《度人经》包含热爱生活,圆融社会,利益人群,健康生命的丰富内涵,其现代价值需要深入挖掘和阐扬。

  《度人经》奠定了道教神仙系谱,展示出道教宇宙论的面貌。《隋书·经籍志》述道教起源,即以《度人经》的神仙创世说为依据。

  《度人经》宣扬道教济世度人之宗旨,出自该经的“仙道贵生,无量度人”的名句,就是道教教理教义的简明体现。

  因此可以说,在道教发展史上,《度人经》是道士必习的经书。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