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人经》

不详 | 道学经典 | 已完结

度人经,全名为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度人经),。被后世明代《正统道藏》列为开篇经书。号称群经之首、万法之宗、一切法界之源头。是道教太上洞玄灵宝派的核心经典。 受道家玄学盛行的影响,度人经在道家学者中颇受青睐。从南朝齐严东开始,至唐薛幽栖、李少微、成玄英、张万福,宋陈景元、陈椿荣、萧应叟,元薛季昭、陈观吾、陈致虚,明张宇初,都对《度人经》进行诠解注释。受宋朝崇老尚道的思想影响,宋真宗、宋徽宗更是为《度人经》作序。其中以道家思想盛行的唐宋时代注疏最多,理论也最为精湛。

12.58 万字 | 2024-10-22 20:17更新

太上玄门晚坛功课经

全真教 | 道学经典 | 已完结

《晚课》,全称《太上玄门晚坛功课经》。该经和《早课》均为道教徒每日必诵的经典。《晚课》是由《太上洞玄灵宝救苦妙经》、《元始天尊说生天得道真经》、《太上道君说解冤拔罪妙经》、《诸真宝诰》以及《三皈依》、《供养咒》等经典汇集而成。

0.62 万字 | 2022-11-11 21:44更新

《正一早晚课》

龙虎山 | 道学经典 | 已完结

道教素以敬天祀祖,修道行教,济世利人为宗旨,道教斋醮科仪的目的是道士通过诵经拜忏,祈祷神明,达到内以解脱生身以来诸多罪过,外以阐扬祖师无上大道。朗诵仙经,可使心与神明相交通,是修道者欲登仙境的阶梯。 龙虎山嗣汉天师府不仅是中国道教正一派祖庭,更是中国道教发源地,历史上藏经丰富,但世道沧桑多有遗失,为了继承道教优良传统,弘扬道教文化,在地方政府宗教部门领导下,龙虎山道教协会对原散落在民间的道经古籍进行了搜集整理,将编成龙虎山道教文化系列丛书陆续发行。这本小册子就是在原《清微启请告歇科》基础上,依据有关道教经书进行了查对增删而辑录成册,并改名《龙虎山正一日诵早晚课》,以供海内外道徒信士奉诵。由于我们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错误难免,欢迎同道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修订。 龙虎山道教协会研究室 一九九四年八月一日

1.27 万字 | 2022-11-15 17:30更新

太上玄门早坛功课经

全真教 | 道学经典 | 已完结

太上玄门功课经分功课经序,早坛功课经,晚坛功课经三部分,包含经前韵赞、说经、妙经、神咒、宝诰、中堂赞等数种不同形式的经偈,其中功课经序介绍了讽经诵咒的重要性及准备上的要求,经内对念诵时的具体动作也有说明。

0.75 万字 | 2022-11-11 21:35更新

《北斗真经》

不详 | 道学经典 | 已完结

昔日太上老君悲悯众生,是故传此经于祖天师,命祖天师宣说此经,普度众生,救济万民。如今欣逢盛世,道门将兴,因而《北斗真经》颇应普传。 《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简称《北斗经》,收于《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经中称,北斗七星乃造化之枢机,人神之主宰,有回生注死之功,消灾度厄之力。凡人性命五体,悉属本命星官主掌。因而要人于本命生辰及诸斋日,清净身心,焚香诵经,叩拜本命所属星君,广陈供养,自可消除罪业,福寿臻身,远离诸祸。

0.46 万字 | 2022-05-25 16:48更新

《雷霆玉枢宝经》

不详 | 道学经典 | 已完结

经名: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又名《雷霆玉枢宝经》。撰人不详。约出于北宋末或南宋。经文为雷声普化天尊所说。此神为上天神霄府九辰之一,是总司五雷,普化群生,赏善罚恶之神。经文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两节。第一节论述“至道”。内称:“道者以诚而人,以默而守,以柔而用。用诚似愚,用默似讷,用柔似拙。夫如是,则可与忘形,可与忘我,可与忘忘”。又曰:“惟其忘而不忘,忘无所忘,无可忘者,卽是至道。”第二节论“气数”。认为人之禀受不同谓之气,智愚清浊谓之数;数系乎命,气系乎天。学道之士若为气数所囿,天命所梏,则不得眞道。经文又述消灾解厄之法。谓凡遇三灾九厄,可依法持诵经文,若默念普化天尊之号,卽有诸神消灾解厄;若归命此经,可以长生。

2.46 万字 | 2023-08-01 19:55更新

《医学衷中参西录》

张锡纯 | 医论医理 | 连载中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医丛书,又名《衷中参西录》,张锡纯(寿甫)撰。此书分为《处方学》8卷、《医论》8卷、《医话拾零》、《三三医书评》、《药物讲义》4卷、《伤寒讲义》4卷、《医案(附诗草)》4卷。系作者多年治学临证经验和心得之总结。是20世纪初我国重要的临床综合性名著。张氏致力沟通中西医学,主张以中医为主体,取西医之长,补中医之短。他认为:“欲求医学登峰造极,诚非沟通中西医不可。”其于沟通中西医的主导思想,主张师古而不泥古,参西而不背中。张氏重视基础理论,对脏象学说和解剖生理的互证尤为重视。书中指出:脑为元神,心为识神,心力衰竭与肾不纳气相通;脑充血与薄厥相近等等。在临证方面,讲究细致的观察和记述病情,建立完整的病历。其于诸病治法,注重实际,勇于探索,并独创了许多新的治疗方剂,体验了若干中药的性能。对诸如萸肉救脱,参芪利尿,白矾化痰热,三七消疮肿,生硫黄内服治虚寒下痢,蜈蚣、蝎子定风消毒等等,均能发扬古说,扩大药用主治。如对调治脾胃,主张脾阳与胃阴并重,升肝脾与降胆胃兼施,补养与开破相结合。书中结合中西医学理论和医疗实践阐发医理,颇多独到的见解。书中载述张氏所制定的若干有效方剂;在方药应用方面,创用中西药相结合的方剂,并对石膏、生山药、代赭石等药的临床施治,在古人基础上有重要的补订、发挥。

47.37 万字 | 2023-02-20 09:54更新

轩辕祝由十三科

轩辕黄帝 | 祝由医学 | 连载中

轩辕碑记医学祝由十三科中所谓“十三科”者,大抵指元、明两代国家确立的医疗机构:大方脉科、诸风科、胎产科、眼目科、小儿科、口齿科、痘疹科、伤寒科、耳鼻科、疮肿科、金镞科、书禁科、砭针科等十三科。 祝由科作为一种官方化的巫医,自隋代开始被纳入官方医学范畴,唐承隋制,在医署设立“咒禁科”主管禁咒,除邪魅之法。 祝由治病是传统医学的组成部分,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祝由十三科的治病方法。由于历史的原因,祝由治病一直只在民间秘密流传,被极少数人掌握应用。 祝由有一种信息物质的存在,有穿透性。祝由各有门派,一般都是咒语,古言符号,真言同用,符是符号语言,咒是语言符号,互依互存,相得益彰。 祝由的特性和功效是多方面的,利用祝由可传递、接收、凝集、储存宇宙信息为自身和他人治病。治病简单,方便,快速,不消耗自身精气,以发挥宇宙信息应有的能量,对治疗疑难怪病有不可思议的功效。 祝由起源于上古三皇时期。在神农皇辨析百草之前,是一个无医无药的时代,先民身患疾病,便以向神明祷告的方式祈求身体康复。这一祷告的形式便称之为“祝”,而向神明告知身体病痛的祷告词,则称之为“由”,意指病因。这种祛除体内病邪的治疗方法被道家所继承,又被称之为“移精变气”法,经后世不断发展演进,遂与中国传统中医药学结合,至元、明时期与针灸科、眼科、咽喉科、大方脉、骨科等十二个科目排名同列,作为祝由十三科,成为中医的重要补充部分。 祝由治病现在还无法用现代科学理论加以解释,但疗效却不可思议,看似简单,实则深奥,看似神秘,实则科学,有待炎黄子孙发掘、继承、应用和推广。

0.17 万字 | 2023-07-18 12:33更新

《外台秘要》

王焘 | 医论医理 | 连载中

《外台秘要》,方书。四十卷。唐.王焘撰于752年。本书汇集初唐及唐以前的医学著作。“凡古方纂得五、六十家,新撰者向数千百卷”(自序),进行了编选整理。卷一-二伤寒;卷三-六天行、温病、疟病、霍乱等;卷七-二十心痛、痰饮、咳嗽等内科杂病;卷二十一-二十二眼、耳、鼻、齿诸病;卷二十三、二十四瘿瘤、痈疽等;卷二十五-二十七痢、痔、外阴诸病;卷二十八-三十中恶、金疮、恶疾等;卷三十一-三十二采药、丸散、面部诸病;卷三十三-三十四妇人病;卷三十五-三十六小儿病;卷三十七-三十八乳石;卷三十九-四十明堂灸法。全书共1104门,均先论后方,所载医方约6千余首。书中引录各书均注明出处,颇具文献价值。本书收罗宏富,内容广博。为研究我国唐以前医学的一部重要参考著作。1069年,本书曾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刻。1640年又经程衍道校勘。现存宋刻本(残卷)、明刻本、康熙影宋刻本、抄本及日本刻本等。1949年后有影印本。

6.73 万字 | 2022-11-29 10:49更新

《灵官真经》

不详 | 道学经典 | 已完结

《太上元阳上帝无始天尊说火车王灵官真经》,又称《灵官经》。凡诵经者,心必虔诚,存想法相,威严昭临在上。如此则随感通灵。祈无不应矣。 王灵官,本名王恶,后因萨祖师改名王善。道教的护法镇山神将,和佛教的韦驮相似。《历代神仙通鉴》说其为玉帝的御前大将,专司天上、人间纠察之职。民间有“三眼能观天下事,一鞭惊醒世间人”之赞。而据《明史》载:本名王善,湘阴(今江苏淮阴)人,宋徽宗时曾师从西蜀道士萨守坚,受道符秘象,是道士林灵素的再传弟子。明代享受国家祭祀的一位重要道教神仙。 著名的雷神、火神,降魔之神,司掌收瘟摄毒。 王灵官全称“先天首将赤心护道三五火车王天君威灵显化天尊”。相传今河南鹿邑县前尹王人。 灵官是道教最崇奉的护法尊神。道教有五百灵官的说法,王灵官是五百灵官之首,称号为“都天大灵官”。 很多道家宫观的第一个大殿中,镇守道观山门的灵官神一般都是这位王灵官。进入道教的宫观,山门内的第一座殿往往为灵官殿,殿中供奉着一赤面髯须,身披金甲红袍,三目怒视,脚踏风火轮,左执金印,右举金鞭,形象极其威武勇猛,令人畏惧的神仙,这就是道教的护法神将王灵官,又称火车灵官王元帅。王灵官面对山门,额上火眼金睛,能辨识真伪,察看善恶。因此道教徒到宫观,进山门后首先朝拜王灵官,民间流传有“上山不上山,先拜王灵官”的俗语,以表达对这位道教护法神灵的崇敬。

0.83 万字 | 2022-12-21 09:45更新

《三官真经》

不详 | 道学经典 | 已完结

《太上三元赐福赦罪解厄消灾延生保命妙经》也作《三官真经》或《三官感应妙经》,本经共计一千六百七十五字,为道教经典。

0.38 万字 | 2022-05-23 23:40更新

《遵生八笺》

高濂 | 中医养生 | 已完结

全十九卷。撰者高濂,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剧作家。著有《雅尚斋诗集》、《玉簪记》、《节孝记》等书。据说他幼时患眼疾等疾病,因多方搜寻奇药秘方,终得以康复,遂博览群书,记录在案,汇成此书。书中附有万历十九年(1591年)写的序。该书从八个方面(即八笺)讲述了通过修身养生来预防疾病、达到长寿的方法。 这八笺是"清修妙论笺"、"四时调摄笺"、"起居安乐笺"、"延年却病笺"、"饮馔服食笺"、"燕闲清赏笺"、"灵秘丹药笺"、"尘外遐举笺"。其中"饮馔服食笺"自卷十一至卷十三,收录了3253种饮食和药方及15种专论。此外,该书中的卷十一至卷十三和卷十二中的"野蔌类九十六种"一章还曾分别以《饮馔服食笺》和《野蔌品》为名单独出版。高濂还著有《草花谱》、《兰谱》等书。该书的摘录收于"中国食经丛书"(下)。

39.11 万字 | 2022-06-07 17:29更新

《崆峒问答》

张继宗 | 其它书籍 | 已完结

五十四代天师张继宗所撰《崆峒问答》,全文有两万多字,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用非常直白、浅显地语句,解答了道友在初入道门时,碰到的诸多问题,是正一道基础入门必读经典。 张继宗(1667年-1715年),字善述,号碧城,正一派第五十四代天师。张洪任长子,出生八个月,父卒。乃由叔父洪偕摄掌教事。据《补天师世家》载,康熙二十年(1681年)袭爵入觐,上命祷雨,灵验,赐御书碧城额以为号。康熙三十三年(1691年)奉诏进香五岳,在汴京等地,以铁符镇水。三十五年上赐乾坤玉剑。四十二年诰授光禄大夫。四十六年赐第京师,五十二年赐帑银重修龙虎山殿宇。五十四年入觐京师,行至扬州琼花观而卒,享年四十八。

2.25 万字 | 2022-11-30 12:16更新

玄坛赵大元帅说五路财神真经

赵公明 | 道学经典 | 已完结

《玄坛赵大元帅说五路财神真经》据传在大英博物馆内发现的,作者及年代不详。

0.38 万字 | 2024-11-03 14:17更新

《黄帝内经·灵枢》

轩辕黄帝 | 中医经典 | 已完结

《灵枢》又名《黄帝内经·灵枢》,亦称《九卷》、《针经》、《九灵》、《九墟》等。汉魏以后,由于长期抄传出现多种不同名称的传本。《灵枢经》,即《黄帝内经·灵枢》,简称《灵枢》,是一部中医理论著作。《素问》与《灵枢》同为《黄帝内经》之组成部分。《黄帝内经》则是现存最早最重要的一部医学著作,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和奠基之作。《灵枢经》早期为九卷,八十一篇。南宋史崧将其改编为二十四卷本,成为了现存最早和唯一行世的《灵枢》版本。

9.48 万字 | 2022-06-11 22:00更新

《黄帝外经》

陈士铎 | 中医经典 | 已完结

《外经微言》是1980年整理古医籍过程中发现的。该书现藏于天津市卫生职工医学院图书馆。本书前无序,后无跋,封皮残缺,印章亦已模糊难办。卷首有“岐伯天师传,山阴陈士铎号远公又号朱华子述”字样,其书末朱题“嘉庆二十年静乐堂书”,其笔体与正文稍异,疑或后人所加。经有关专家鉴定为清代精抄本。经查阅多种图书目录,均未见记载《外经微言》一书,后查《山阴县志》方知陈士铎确有此书行世。

5.52 万字 | 2022-12-21 17:59更新

《理瀹骈文》

吴尚先 | 方药本草 | 已完结

《理瀹骈文》,外治法专著,又名《外治医说》,清代吴尚先(师机)著。初刊于同治四年(1865年)。此书详列古今医家外治之法并结合个人外治经验。初名《外治医说》,后改今名。作者据《子华子》一书所说“医者理也,药者瀹也。”用骈体文叙述以便学者记诵而注方于下,故以《理瀹骈文》为书名。书分4卷。卷1略言,概述内病外治之源流及其原理,其议论透彻,浅显易懂;卷2~3详述伤寒、中风、痹证等多种病证的外治法,并附有外治之类方,随证列法,法在其中,“繁而不节,取便览也;俚而不文,取易晓也。”末卷为21膏剂良方,附以施治法及《治心病方》一文。清代王宗寿鉴于吴氏之外治法多指经穴贴膏敷药,恐病人得方而不尽知各穴部位或误其处,故补刊“铜人图经穴考”,附于其后。全书以记述常见病、多发病为主,治法多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便于推广应用。

4.36 万字 | 2022-06-05 18:52更新

《针灸大成》

杨继洲 | 针灸推拿 | 连载中

《针灸大成》,针灸学集大成之名著。10卷。明代杨继洲撰,靳贤校正,首刊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杨继洲,名济时,三衢(今浙江衢州)人。明嘉靖至万历年间,任太医院医官,行医40余年,尤精于针灸。曾以家传验方,融会诸家针灸著作,并参以个人经验,撰成《卫生针灸玄机秘要》3卷。万历年间,治愈山西监察御史赵文炳痿痹之疾。赵氏得阅《玄机秘要》,拟为之付印。然继洲以诸家未备,复广求群书,采集有关针灸之法,并附以供太医院考绘而用之铜人明堂图,编著为《针灸大成》。晋阳人靳贤受赵氏之托,曾为之选集校正。 此书广泛辑录前人与针灸有关的论述,考证了穴位、经络,详细介绍了临床辨证取穴,附有个人针灸医案,又载录了陈氏《小儿按摩经》。此书取材广博,考证穴位较详,所列病种较多,并有作者临证医案之记录,因而成为明以后针灸学的重要文献。书中附图多幅。缺点是编次较乱,选材有欠精妥之处。 现存版本50余种,通行的为10卷本。另外,1737年章廷珪的木刻12卷本,乃是将民间坊刻《铜人针灸经》与《西方子明堂灸经》二书合称《铜人腧穴》而附刊于书末而成。现存最早为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刻本,196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有10卷本的排印本。

12.35 万字 | 2023-02-20 09:57更新

《伤寒论》

张仲景 | 中医经典 | 已完结

《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汉医经典著作,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2卷。现今遗存10卷22篇。 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论》。 伤寒是中国古人对外感病的通称,并不是某一疾病的专门病名。古人常把疾病的诱因当作病原,寒不仅仅是现代所说的受寒,而是所有外邪引起疾病的统称,出处可参照郝万山先生的讲义视频,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中的伤寒也正是该义,与现代的伤寒症无关。

4.30 万字 | 2022-06-13 18:31更新

《医林改错》

王清任 | 医论医理 | 已完结

作者王清任(1768-1831),字勋臣,河北省玉田县人,世居玉田县鸭鸿桥。曾做过武库生,后至北京行医,是嘉庆至道光年间的名医。 王清任的主要著作为《医林改错》,这是一部几百年来令医学界争论不休的书。书中主要阐述了两个方面的观点。其一便是“改错”,王清任认为,我国古代医书中对人体脏腑的位置、大小和重量的描述并不确切,他曾在瘟疫流行的灾区观察未掩埋的儿童尸体300多例,逐一进行了解剖和观察,绘制了大量的脏腑图。他认为前世许多医书的讲法不正确,须改正,故书名便为《医林改错》;另一主要内容主要表明了他对人体气血的一个特殊的认识。他认为气与血皆为人体生命的源泉,但同时也是致病因素。不论外感内伤,对于人体的损伤,皆伤于气血而非脏腑。气有虚实:实为邪实,虚为正虚;血有亏瘀,亏为失血,瘀为阻滞。他认为瘀血是由于正气虚,推动无力造成的,故血瘀证皆属虚中夹实。故而他倡导“补气活血”和“逐瘀活血”两大法则,这就是他的著名的“瘀血说”。

2.88 万字 | 2022-11-30 09:45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