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医 > 医论医理 > 《医学衷中参西录》
《医学衷中参西录》 张锡纯
47.37万 字 点击 13850 推荐 1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医丛书,又名《衷中参西录》,张锡纯(寿甫)撰。此书分为《处方学》8卷、《医论》8卷、《医话拾零》、《三三医书评》、《药物讲义》4卷、《伤寒讲义》4卷、《医案(附诗草)》4卷。系作者多年治学临证经验和心得之总结。是20世纪初我国重要的临床综合性名著。张氏致力沟通中西医学,主张以中医为主体,取西医之长,补中医之短。他认为:“欲求医学登峰造极,诚非沟通中西医不可。”其于沟通中西医的主导思想,主张师古而不泥古,参西而不背中。张氏重视基础理论,对脏象学说和解剖生理的互证尤为重视。书中指出:脑为元神,心为识神,心力衰竭与肾不纳气相通;脑充血与薄厥相近等等。在临证方面,讲究细致的观察和记述病情,建立完整的病历。其于诸病治法,注重实际,勇于探索,并独创了许多新的治疗方剂,体验了若干中药的性能。对诸如萸肉救脱,参芪利尿,白矾化痰热,三七消疮肿,生硫黄内服治虚寒下痢,蜈蚣、蝎子定风消毒等等,均能发扬古说,扩大药用主治。如对调治脾胃,主张脾阳与胃阴并重,升肝脾与降胆胃兼施,补养与开破相结合。书中结合中西医学理论和医疗实践阐发医理,颇多独到的见解。书中载述张氏所制定的若干有效方剂;在方药应用方面,创用中西药相结合的方剂,并对石膏、生山药、代赭石等药的临床施治,在古人基础上有重要的补订、发挥。

书友评论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医丛书,又名《衷中参西录》,张锡纯(寿甫)撰。此书分为《处方学》8卷、《医论》8卷、《医话拾零》、《三三医书评》、《药物讲义》4卷、《伤寒讲义》4卷、《医案(附诗草)》4卷。系作者多年治学临证经验和心得之总结。是20世纪初我国重要的临床综合性名著。张氏致力沟通中西医学,主张以中医为主体,取西医之长,补中医之短。他认为:“欲求医学登峰造极,诚非沟通中西医不可。”其于沟通中西医的主导思想,主张师古而不泥古,参西而不背中。张氏重视基础理论,对脏象学说和解剖生理的互证尤为重视。书中指出:脑为元神,心为识神,心力衰竭与肾不纳气相通;脑充血与薄厥相近等等。在临证方面,讲究细致的观察和记述病情,建立完整的病历。其于诸病治法,注重实际,勇于探索,并独创了许多新的治疗方剂,体验了若干中药的性能。对诸如萸肉救脱,参芪利尿,白矾化痰热,三七消疮肿,生硫黄内服治虚寒下痢,蜈蚣、蝎子定风消毒等等,均能发扬古说,扩大药用主治。如对调治脾胃,主张脾阳与胃阴并重,升肝脾与降胆胃兼施,补养与开破相结合。书中结合中西医学理论和医疗实践阐发医理,颇多独到的见解。书中载述张氏所制定的若干有效方剂;在方药应用方面,创用中西药相结合的方剂,并对石膏、生山药、代赭石等药的临床施治,在古人基础上有重要的补订、发挥。
最新章节 :   5.吐血证(一) 更新时间 : 2023-02-20 09:54

同类推荐
  • 《医学衷中参西录》

    作者 : 张锡纯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医丛书,又名《衷中参西录》,张锡纯(寿甫)撰。此书分为《处方学》8卷、《医论》8卷、《医话拾零》、《三三医书评》、《药物讲义》4卷、《伤寒讲义》4卷、《医案(附诗草)》4卷。系作者多年治学临证经验和心得之总结。是20世纪初我国重要的临床综合性名著。张氏致力沟通中西医学,主张以中医为主体,取西医之长,补中医之短。他认为:“欲求医学登峰造极,诚非沟通中西医不可。”其于沟通中西医的主导思想,主张师古而不泥古,参西而不背中。张氏重视基础理论,对脏象学说和解剖生理的互证尤为重视。书中指出:脑为元神,心为识神,心力衰竭与肾不纳气相通;脑充血与薄厥相近等等。在临证方面,讲究细致的观察和记述病情,建立完整的病历。其于诸病治法,注重实际,勇于探索,并独创了许多新的治疗方剂,体验了若干中药的性能。对诸如萸肉救脱,参芪利尿,白矾化痰热,三七消疮肿,生硫黄内服治虚寒下痢,蜈蚣、蝎子定风消毒等等,均能发扬古说,扩大药用主治。如对调治脾胃,主张脾阳与胃阴并重,升肝脾与降胆胃兼施,补养与开破相结合。书中结合中西医学理论和医疗实践阐发医理,颇多独到的见解。书中载述张氏所制定的若干有效方剂;在方药应用方面,创用中西药相结合的方剂,并对石膏、生山药、代赭石等药的临床施治,在古人基础上有重要的补订、发挥。

  • 《医林改错》

    作者 : 王清任

    作者王清任(1768-1831),字勋臣,河北省玉田县人,世居玉田县鸭鸿桥。曾做过武库生,后至北京行医,是嘉庆至道光年间的名医。 王清任的主要著作为《医林改错》,这是一部几百年来令医学界争论不休的书。书中主要阐述了两个方面的观点。其一便是“改错”,王清任认为,我国古代医书中对人体脏腑的位置、大小和重量的描述并不确切,他曾在瘟疫流行的灾区观察未掩埋的儿童尸体300多例,逐一进行了解剖和观察,绘制了大量的脏腑图。他认为前世许多医书的讲法不正确,须改正,故书名便为《医林改错》;另一主要内容主要表明了他对人体气血的一个特殊的认识。他认为气与血皆为人体生命的源泉,但同时也是致病因素。不论外感内伤,对于人体的损伤,皆伤于气血而非脏腑。气有虚实:实为邪实,虚为正虚;血有亏瘀,亏为失血,瘀为阻滞。他认为瘀血是由于正气虚,推动无力造成的,故血瘀证皆属虚中夹实。故而他倡导“补气活血”和“逐瘀活血”两大法则,这就是他的著名的“瘀血说”。

  • 《外台秘要》

    作者 : 王焘

    《外台秘要》,方书。四十卷。唐.王焘撰于752年。本书汇集初唐及唐以前的医学著作。“凡古方纂得五、六十家,新撰者向数千百卷”(自序),进行了编选整理。卷一-二伤寒;卷三-六天行、温病、疟病、霍乱等;卷七-二十心痛、痰饮、咳嗽等内科杂病;卷二十一-二十二眼、耳、鼻、齿诸病;卷二十三、二十四瘿瘤、痈疽等;卷二十五-二十七痢、痔、外阴诸病;卷二十八-三十中恶、金疮、恶疾等;卷三十一-三十二采药、丸散、面部诸病;卷三十三-三十四妇人病;卷三十五-三十六小儿病;卷三十七-三十八乳石;卷三十九-四十明堂灸法。全书共1104门,均先论后方,所载医方约6千余首。书中引录各书均注明出处,颇具文献价值。本书收罗宏富,内容广博。为研究我国唐以前医学的一部重要参考著作。1069年,本书曾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刻。1640年又经程衍道校勘。现存宋刻本(残卷)、明刻本、康熙影宋刻本、抄本及日本刻本等。1949年后有影印本。

  • 《千金翼方》

    作者 : 孙思邈

    《千金翼方》,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撰,约成书于永淳二年(682)。作者集晚年近三十年之经验,以补早期巨著《千金要方》之不足,故名翼方。孙思邈认为生命的价值贵于千金,而一个处方能救人于危殆,以千金来命名此书极为恰当。《千金翼方》全书共三十卷,北宋时期校正医书局对其传本予以校正,并刊行全国。宋代印本在明代以前失传了,所幸印版保存了下来,明朝万历年间,翰林院纂修官王肯堂奉万历皇帝之命纂刻了宋版《千金翼方》。《千金翼方》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中医药典籍之一。

  • 《格致余论》

    作者 : 朱震亨

    《格致余论》,元代朱震亨撰。成书于元至元七年(公元1347年),因“古人以医为吾儒格物致知一事”而得名。为朱氏的医论集,其著名的“相火论”“阳有余阴不足论”等俱载于此书,集中反映了朱氏的学术观点,阐述了相火与人身的关系,提出保护阴血为摄生之本,列色欲、茹淡、饮食诸论,强调饮食起居的重要性。在杂病论治方面,朱氏于书中也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