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外经》

陈士铎 | 中医经典 | 已完结

《外经微言》是1980年整理古医籍过程中发现的。该书现藏于天津市卫生职工医学院图书馆。本书前无序,后无跋,封皮残缺,印章亦已模糊难办。卷首有“岐伯天师传,山阴陈士铎号远公又号朱华子述”字样,其书末朱题“嘉庆二十年静乐堂书”,其笔体与正文稍异,疑或后人所加。经有关专家鉴定为清代精抄本。经查阅多种图书目录,均未见记载《外经微言》一书,后查《山阴县志》方知陈士铎确有此书行世。

5.52 万字 | 2022-12-21 17:59更新

《格致余论》

朱震亨 | 医论医理 | 已完结

《格致余论》,元代朱震亨撰。成书于元至元七年(公元1347年),因“古人以医为吾儒格物致知一事”而得名。为朱氏的医论集,其著名的“相火论”“阳有余阴不足论”等俱载于此书,集中反映了朱氏的学术观点,阐述了相火与人身的关系,提出保护阴血为摄生之本,列色欲、茹淡、饮食诸论,强调饮食起居的重要性。在杂病论治方面,朱氏于书中也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

2.69 万字 | 2022-10-28 16:16更新

太上正一法文经

道藏 | 道学经典 | 已完结

经名:太上正一法文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期。系早期天师道经典《正一法文》残本之一。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

0.22 万字 | 2022-10-31 19:53更新

《金匮要略》

张仲景 | 中医经典 | 已完结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原名《金匮要略方论》。“金匮”是存放古代帝王圣训和实录的地方,意指本书内容之珍贵。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25篇,载疾病60余种,收方剂262首。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外科、妇科疾病及急救卒死、饮食禁忌等内容。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

4.12 万字 | 2022-12-01 17:27更新

洞玄灵宝定观经

不详 | 道学经典 | 已完结

 经名:洞玄灵宝定观经注。原不题撰者,经文约出於南北朝末或隋唐之际。又据徒跋,注文当系唐代道士泠虚子撰。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玄部玉诀类。参校本:《云笈七签》卷十七。 灵者,神也,在天曰灵。宝者,珍也,在地曰宝。天有灵化,神用不测,则广覆无边;地有众宝,济养群品,则厚载万物。言此经如天如地,能覆能载,有灵有宝,功德无穷。证得此心,故名灵宝。定者,心定也。如地不动。观者,慧观也。如天常照,定体无念,慧照无边,定慧等修,故名定观。

0.43 万字 | 2022-12-07 20:26更新

太上虚皇天尊四十九章经

不详 | 道学经典 | 已完结

经名:太上虚皇天尊四十九章经。撰人不详,似出于隋唐之际。此经为虚皇天尊为妙行眞人等演说教义,分为四十九章。经文以道家清静无为之说为本,论述修道之境界及其方法。书中分学道者为三乘:“末学之士,目不妄视,耳不妄听,心不妄知,禁约一切,泯绝万态以致于道”,此为小乘。“至学之士,视无所见,听无所闻,心无所知,动无所逐,以观众妙,”此为中乘。“大乘之士,无见而无不见,无闻而无不闻,无知而无不知,内外洞然,达彼无间,故能参宇宙而游无尽之域”。由大乘入道者,“以一身而化万境。不滞有无,永绝生灭,是名眞人”。修眞之法从斋戒清净、洗心断秽入手,以布施积善,造福田、立功德为务。经文认为众生平等,凡具善性、道性之人,皆可同入道门。 《辨伪录》引用《元代化胡经》内容。第一化,道生气,气生四圣,叫虚皇天尊、元始天尊、太上道君、李老君,李老君是天地的父母。

0.47 万字 | 2022-12-07 20:40更新

《八部金刚功》

张至顺 | 中医养生 | 已完结

《八部金刚功》作者是张至少顺道长。金刚功应用“天人合一”的自然规律,结合“阴阳五行”的中医理论,通过八套动作运用刚性内劲之气来疏通全身的经脉,使身躯、骨骼、关节的连接畅通,调整脊椎骨的某些变形与错位,使其神经系统恢复正常;同时协调五脏六腑的运作,排除体内各种病气,从而达到阴阳平衡、祛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实为养生长寿之上乘功法。 张至顺道长,号米晶子,全真龙门派第二十一代。 道长十七岁于陕西华州半截山碧云庵出家,随师父陕西山阳大天竺山刘明苍道长修行悟道。刘明苍道长得师太王圆吉道长真传。 一九五五年,道长出山参访,任陕西八仙宫知客; 六十至七十年代,入陕西终南山清修十载; 一九八零年,任陕西楼观台监院; 一九八七年,修建宝鸡烽火台万圣宫; 一九九零年,任湖南慈利县道教协会会长; 一九九八年,再入终南山清修; 二零零八年至二零一二年,在陕西终南山八卦顶及海南省玉蟾宫等处清修。 [2]  2015年7月28日,农历乙未年六月十三,全真龙门法派第二十一代米晶子真人张至顺老道长于当日午时羽化登真,世寿104岁。

1.05 万字 | 2022-12-09 18:08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