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熊芴撰于1821年,一卷。本书将中风病的病理、诊法及治疗等有关问题分为18论进行讨论。反映了上自《内》《难》,下迄清代的重要学术论点。并附医案数则。现有《三三医书》本。
2.03 万字 | 2022-05-25 11:24更新
针灸问对( 刊于1530年)由明汪机撰,书共三卷。 书凡三卷。上、中两卷,主要论述脏腑经络、荣卫气血、针刺诸疾及其方法。下卷,专论灸法适应证及经络俞穴。本书首先指出“ 用针必先诊脉”,强调“切脉、观色,医之大要”。反对“医者不究病因、不察传变,惟守某穴主某病之说”。他批评那些“ 徒执孔穴“”按谱施治”的医生为“按图索骥”,或“譬之狂潦泛滥,欲塞下流而获安省”。主张针治疾病宜“先定五脏之脉,备循九候之诊,而有太过不及者,然后乃存意于用针之法”。其次又提出针灸疗法具有一定的适应范围。他说“:病邪大甚,元气已伤,决非针元所能济矣。假如痨瘵阴虚火动,法当滋阴降火,针能滋阴否乎?痿证肺热叶焦,法当清金补水,针能补水否乎?经曰‘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调以甘药是也’。知此则病之可针、不可针每可以类通矣。奈何世之专针科者,既不识脉,又不察形,但问何病,便针何穴,以致误针成痼疾者有矣。”在针灸施治上,强调据证立法,法随证变。他说:“病变无穷,灸刺之法亦无穷。或在上下取之,或在下上取之,或正取之,或直取之。审经与络,分血与气。病随经所在,穴随经而取,庶得随机应变之理”。汪氏还指出《金针赋》所云之“ 针刺十四法”以及“ 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龙虎交战”等一系列针法,是巧立名目。他说:“考其针法,合理者少,悖理者多,错杂紊乱,繁冗重复”。体现了作者“实事求是”反对“哗众取宠”的科学态度。书末列禁针禁灸穴歌、十二经见证歌、十二经井、荥、俞、经、合歌、经穴起止歌、天心十一穴歌,经脉交会八穴歌等针灸歌赋,以便诵记。第 417 页汪氏序云“,本书乃取《灵枢》、《素问》、《难经》及诸家针灸之书,穷搜博览,遇有论及针灸者,日逐笔录,积之盈箧,不忍废弃,因复序次其说,设为问难,以著明之,名曰《针灸问对》。”足见汪氏致学之严谨。所辑之书对我国针灸学的发展具有一定影响。1959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4.69 万字 | 2022-05-28 16:12更新
2020年1月2日,国家卫健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对党参等9种物质开展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 通知显示,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经安全性评估并广泛公开征求意见,将对党参、肉苁蓉、铁皮石斛、西洋参、黄芪、灵芝、山茱萸、天麻、杜仲叶等9种物质开展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以下简称食药物质)生产经营试点工作。
1.32 万字 | 2022-05-28 21:08更新
针灸著作。有一卷本及三卷本两种,内容全同。本书约为北宋末书商抄录《太平圣惠方》卷一百中的《明堂灸经》及《小儿明堂灸经》的全文,改题此名刊行者。原书系唐代佚名氏撰,书中分别记载成人及小儿常用要穴的灸治方法和所治疾痛。并附40余幅腧穴图。现存日刻本。元代时此书辑入《针灸四书》中。
1.57 万字 | 2022-05-23 23:41更新
《市隐庐医学杂着》,医论著作。清·王德森撰于1853年。全书载证治杂论十四篇,多从病证误治分析,辨论明确,颇能举一反三。对不究病因、不问病状,概以平稳方药治疗的态度尤为反对。本书收入《中国医学大成》中。现存1853年作者自刻本等多种版本。
1.60 万字 | 2022-05-23 23:41更新
在节制饮食方面,首重食量的适宜,赞成“量腹节所受”,即须根据自己的肚量对饮食加以节制,宁少勿多,不可勉强加食。故他说:“凡食总宜少为有益,脾易磨运,易化精液,否则极易之物,多食反至受伤”,“加则必扰胃气”。 曹氏也很关注饮食之冷热适宜。他强调饮食之冷热,应顺从四时寒暑的自然变化,一般而言,寒冬宜热食,酷夏宜凉食,但因胃的秉性是喜暖厌寒,故热则害少,寒则害多。故他认为,饮食宁过热也不要过凉,并指出:“瓜果生冷诸物亦当慎,胃喜暖,暖则散,冷则凝,凝则胃先受伤,脾即不运。” 此外,曹氏也认为,调理脾胃,不仅在于食量适中,冷热适宜,还应“饭后”食物停胃,必缓行数百步,散其气以输于食,则磨胃而易消化。但也指出“饱食后不得急行,急行则气逆,不但食物难化,且致壅塞。”并告诫不要食毕即卧,是因此时“胃方纳食,脾未及化”故易伤胃之故。如食后必欲卧者,“宜右侧(卧)以输脾之气……食远(进食较久以后)则左右胥(都)宜。” 曹氏还很重视饮粥养胃以期益寿的措施。他认为“粥能益人,老年尤宜”,“每日空腹,食淡粥一瓯(碗盏),能推陈致新(可促进新陈代谢),生津快胃(使脾胃机能顺畅),所益非细。”甚至认为“有竞日食粥,不计顿(餐次),饥则食,亦能体强健,享大寿。”故他辑录的药粥方有一百首之多,云可“备老年之颐养”。 由上可看出,曹庭栋在综合养生的诸措施中,对食物、饮食、慎药和药粥等项,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和提倡。
4.37 万字 | 2022-06-24 16:33更新
《卫生易简方》是由 胡濙 编写的一本书籍,书中分为诸风、诸寒、诸暑、诸湿等145类病证,共396方,主张方宜简易,多数方剂药仅一、二味且多为易得之品。 《卫生易简方》,方书。十二卷(一作4卷)。明·胡濙撰。约刊于1410年。作者任礼部侍郎时出使四方,留心医学20余年中,广泛收集各地民间单方验方编成此书。本书还附有服药忌例22条及兽医单方47首。现存多种明、清刊本。
16.59 万字 | 2022-11-30 09:48更新
气功养生著作。8卷。清代徐文弼撰。作者主张气功导引应与综合调摄并重,提出修养宜行内外功,要宝精宝气宝神,还须知要知忌知伤,注意四时调理和饮食调理。在外功方面,有针对五官、四肢、腰背的按摩之术,及提倡应用十二段锦、八段锦和六字真言。内功则是静坐运气方法。本书内容涉及广泛,收罗前人经验甚多对后世的保健养生有一定的影响。曾有内容被《内功图说》引用。 唐豪曾对《内功图说》的构成有过系统的条贯梳理,指出该书的来源共有4部分:其中的“12段锦”、“分行外功诀”、“内功图”和“五脏病因”,来自乾隆年间徐鸣峰的《寿世传真》。
3.07 万字 | 2022-06-13 11:31更新